助深港科创协同,促创新生态建设
近年,香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坚定地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战略目标迈进,并积极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浪潮中。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深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而推动深港创新科技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国家所需、市场所需,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趋势。国宏嘉信自2019年起便积极投身于深港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合作与交流,坚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助力香港科研成果在湾区转化。以下为国宏嘉信董事长冼汉迪先生对助力深港科创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历程所进行的分享:
问:国宏嘉信很早就关注到香港科研成果转化,并在近年也重点进行投资布局,请问您是怎么发现并聚焦这个领域呢?
冼汉迪:这和我的所学专业、实践创业经历有关。专业方面,我本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及工商管理三个学士学位,硕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一步攻读工程经济和运筹学,以深化跨学科知识的学习。这两所学校都是美国顶级的科研学府,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而且我目前还在两所学校的顾问委员会担任专家顾问,这一经历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应用。此外,与科技创新有关又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让我对科研成果转化有更为深入地理解,也让我明白,科研成果的价值不仅在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实际应用和商业化的潜力。
实践创业方面,在创办中手游及国宏嘉信之前,我在香港从事了12年的投行工作,期间牵头完成了多家内地企业在香港的IPO,包括SOHO中国、瑞安房地产、联邦制药、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等,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进而让我萌生了在深圳创业的想法。于是在2009年我与深圳创业伙伴共同创立了中手游科技集团——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手机游戏公司、首家港人在内地创立成为独角兽的科创企业、美股回归港股的先锋以及深港合作的代表。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实践创业理念的舞台,让我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经验付诸实践。
后来,基于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结合对两地发展态势的了解,以及我自身在中手游创业创新的经验,我创立了国宏嘉信,并着手对内地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期间,我认识到香港和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互补优势,香港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科研实力,而深圳则有强大的转化能力,这种互补性让我看到了两地合作的巨大潜力,于是我开始设想对香港科研成果转化的投资,以期推动香港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成为我实现这一设想的契机。在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宏嘉信携手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及福田引导基金再成立了一支规模 4.28亿人民币专注于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和深港科创项目投资的天使投资基金。这支基金不仅承载了我对两地科技创新和香港科研成果转化的热忱,也代表了我对促进深港两地科创合作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在随后的多年里,国宏嘉信不断聚焦优秀的科研项目和创业团队,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帮助他们实现技术突破和商业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香港有很多非常优秀、有实现商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深耕香港科研成果转化投资领域的决心。未来,国宏嘉信将从基础科研的源头着手,挖掘并培育香港的科创企业,我有信心能够挖掘和培育出下一个大疆、商汤,这也会是国宏嘉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问:香港目前发展科创的环境怎么样?
冼汉迪:香港目前发展科创的环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迈进,不仅吸引了全球科技人才和企业的目光,也为香港很多有志青年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在政策支持方面,特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科创领域的措施,尤其强调支持香港与大湾区主要城市在科创层面的合作和发展。例如,2022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规模高达620亿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促进策略性行业,尤其是创科的发展;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设立100亿元的“产学研 1+计划”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助力人工智能发展、设立“InnoHK 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促进全球科研合作;2024年《财政预算案》宣布以 30亿元支持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投放60亿元资助成立“生命健康研发院”等,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特区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坚定决心和显著力度,也为香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利条件。
在硬件设施方面,香港拥有领先的科创基础设施。其中,正在加速建设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预计至2026年,将能够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高达3000P的强大算力支持。此外,数码港、香港科学园等科创园区,尤其是特区政府正在全力推进的北部都会区,为科研人员和科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研发空间和相关配套设施。
总的来说,香港目前发展科创的环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特区政府对科创领域的进一步投入和推动,相信未来必定将涌现一批高质量、国际化科研成果,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问:您认为香港跟深圳科创合作可以怎么更好结合起来?
冼汉迪:首先是产业和技术的融合。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和原始创新,但一直以来由于自身制造业基础薄弱、商业转化人才不足以及市场规模较小等问题,科研成果很难实现规模转化及落地,因此科创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深圳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及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基础科研相对薄弱,需要推动及引入一批前沿技术,汇聚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圳与香港一河相隔,双方有深厚的合作基础,两地恰好优势互补,可通过协同合作,强强联手,加速两地产业和技术的融合,共同为构建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作出贡献。
其次是人才的融合。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香港的科研实力和开放的环境对吸引国际化人才汇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深圳可以利用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与香港建立科研人才交流、引进和合作的更深层次关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人才的根基。
最后是创业投资的融合。创业投资特别是早期投资对促进香港和深圳在科创层面的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早投小投科技”是当前政府大力倡导的方向,通过早期投资我们可以为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提供第一笔关键资金的支持,让科研创业者们有勇气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更好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提升市场和产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早期投资可以为深圳和香港在项目和人才的交流搭建桥梁,充分利用两地的产业、政策资源共同培育项目发展,进一步深化两地的合作和交流,真正实现融合发展。我们过往已通过天使基金的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有效且正确的,也实际帮助了更多科研项目实现转化。
问:目前国宏嘉信在香港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布局怎么样?有哪些例子您可以分享一下吗?
冼汉迪:自国宏嘉信深港澳天使创业基金成立以来,我们团队一共筛选调研超过数千个项目,投出资金超过3亿元人民币,全部投资于天使阶段科技类项目,其中投资港澳背景科创项目10个,出资超过1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投出包括创冷科技、道童新能源、朗思科技、澳睿新能源等具有代表性的香港科创项目,并获得不错的后续发展,为深圳引入了一批掌握前沿技术、拥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科研团队,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致力于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全力培育和帮助香港科创项目在深发展。近两年,我们成功孵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创冷科技。我们在项目从科研向产业转化的初期阶段便进行了投资,是支持公司发展的第一家机构投资方,并且把他们从实验室带到了湾区市场。创冷科技的创始团队来自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创始人曹之胤教授为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EO朱毅豪博士为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博士后,是典型的“师生”创业组合。我们2022年对创冷科技进行了投资并引导其落地深圳福田,经过两年的发展,创冷科技已经从最初的师生两人团队,壮大成为目前拥有80名员工的规模,成功在全球落地超过100个项目,并顺利完成三轮后续融资,估值增长近7倍,累计融资超过1亿元。
最初,由于公司缺乏商业化经验,我们投资后在其业务拓展、品牌建设、经营战略、场地、落地政策、融资策略和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帮助创冷科技快速成长和完成商业转化的蜕变。例如,我们积极协助创冷科技对接香港、深圳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中汇集团、中集、保利等政企资源方,为创冷科技带来业务资源的同时也通过客户验证拓展了更多产品落地场景,帮助公司对接不同的媒体资源提升公司的曝光度。此外,我们还支持创冷科技参与“TERA-Award”创新大赛并成功斩获金奖,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金以及业务订单;帮助创冷科技对接中东业务机会,乘“一带一路”东风走向国际市场。
在培育创冷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良多,探索出帮助香港科研团队实现商业转化的可行路径和成功经验,为我们以后培育和打造更多这样的案例建立下坚实的基础。
问:近年来在促进深港科创合作,您和团队都做了哪方面的工作呢?
冼汉迪: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很牵挂香港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我多次带领和组织科技业界的青年们到内地交流、互动,希望帮助香港青年更加全面地了解内地的发展成果,认识国家的发展规划,从而积极参与到大湾区的发展中。同时,我也一直呼吁和支持香港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以推动两地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发展。
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打造深港科创合作交流生态
我们除了通过上述基金对早期项目进行投资以及培育外,我还带领团队积极搭建与香港科创界的常态化联络和交流机制,包括香港各大高校、数码港、科学园、应科院等,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教授、团队和科研成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给予有价值的建议,尽力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目前,我们已与香港五所知名高校——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助力香港优秀科研成果转化,构建深港科创合作交流生态圈。自去年恢复通关以来,我们的同事几乎每周都会到香港两到三次,与产学研机构、正在创业的科学家们进行项目交流。
二是联合香港高校、产学研机构举办创投日、路演等活动,帮助大家了解我们,了解深圳和香港的科技创业环境
自2024年1月起,国宏嘉信作为主办方,已分别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码港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科创园区联合举办了6场“创投日”主题交流活动,分享我们对科研创业环境的看法、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变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累计吸引近千名教授、专家学者、科创企业到场参加,教授学者们对这个话题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也可以看出香港的科创生态已经逐步搭建起来,越来越多的优秀项目将会涌现。
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搭建深港科创界的沟通桥梁,为促进深港科创科发展积极发声
我目前身兼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科技创新界别选委、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新科技与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大学研究资助局委员、深圳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也曾被政府委任为数码港董事六年及担任数码港基金主席。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深港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帮助更多合作和项目得以落地和成长。此外,我始终秉持促进两地交流融合、推动科技创新的理念,为国家发展献智献策,为两地科技合作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积极推动和组织两地政府、产业园区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支持和帮助有志于在两地创业和创新的香港人士。
作为香港最大规模的科技创业业界组织——互联网专业协会的会长,我还带领协会组织多个具有影响力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包括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前海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等,让有志投身创新创业行列的香港青年提供施展身手的舞台。
四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路演活动、闭门交流会,持续帮助已投企业对接不同的投资机构和科研单位等,要“融资”也要“融智”
过去几年,我们不断组织不同形式的路演及闭门交流会,并积极邀请机构朋友们与我们已投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一方面是帮助企业提升与投资机构的沟通能力,接触更多投资机构,以获得更多潜在的融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企业了解目前的行业机会和难点,了解技术前沿,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实现互助互利,共同成长。未来,我们也会持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搭建好桥梁,加强与香港、深圳在科创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科创事业的发展。
问:国宏嘉信在促进深港科创合作上有什么下一步的计划和期待呢?
冼汉迪: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两支支持深港科创发展的早期基金,一是与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合作的深港科创种子基金,二是与博约资本合作的深港先导基金,它们分别是人民币及港币的基金,旨在从不同的角度来共同支持和服务于深港科创协同发展、助力深港科创生态的建设。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支持深港科研成果转化和协同发展,希望通过赋能式投资助力深港科研成果实现商业转化,进而推动深港两地人才、资金和科技等创新要素的流通,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以及大湾区发展战略,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深圳和香港高质量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国宏嘉信与香港各大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深港科创生态
国宏嘉信与香港高校、数码港联合举办多场交流活动和路演